当代摄影创作启蒙

当代摄影创作启蒙

0.00
0.00
  

Courses#01 蒋斐然


虚构与隐喻 


在当下社会,每当我们想要讲述真实时,往往会遭遇失语的症状。因为所有的叙述都是破碎的、有问题的,经过修饰,且漏洞百出。既然总是在搭建现实,那为何要用搭建掩盖搭建,不如就将这种泥沙俱下的叙述呈现给观众。虚构与隐喻由此替代了纪实;当我们试图讲述家庭、情感与婚姻时,也是在赌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发明,因为一旦开口,已然是一个故事的伪造者。真与伪之间有一块模糊不清的地带,在着迷于想像的人眼中,这一块空间可以无限放大。唯一的方法就是带着一路上生产、虚构和收集的文本、图像和物证重新回到现实中来。像马可波罗一样,艺术家是这次神秘之旅的见证者,那些证词言之凿凿,那些隐喻波光粼粼,等待着每一个忽必烈的诠释与想象。


几年来,影像艺术家蒋斐然一直在关注、追踪和研究“隐喻”作为一种观念形态、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所呈现的多样模态,探索一种新的对话关系:一种介于虚构与真实、荒谬与严肃之间的思考。


原价:¥64.00  现价:¥48
时长:2课时(每课时约1.5-2小时)

· 导师介绍 ·


蒋斐然

艺术家,策展人。现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(ICAST)攻读策展研究方向的博士,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策展、先锋派理论与媒介研究,博论研究方向为情境主义国际与全球六十年代。2021年获首届集美·阿尔勒“影像策展人奖”。



Courses#02 许力静


自拍,究竟在拍什么?



本课程分为三个课时,导师许力静在此进行了自我肖像的分类和艺术家作品的赏析,从而探讨了当代艺术摄影中艺术家的自我表达。本课程内涉及的艺术家包含:巴耶尔、李·弗里德兰德、梅普尔索普、南·戈尔丁、辛迪·舍曼、汉娜·威尔克、薇薇安·迈尔、曼海莉科尔斯、森山泰昌、长岛有里枝、泽田知子、浅田政志、片山真理、林奈知迷、须藤绚乃等。


“自我肖像”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油画当中,在经济不允许的条件下,只有画师本人才有特权和能力为自己进行肖像创作。就像少有画家能够拒绝自画像的特权,现如今,在这个新媒体、多媒体交杂时代,人们也同样难以拒绝手机的自拍摄像头。但是,在摄像头下,自我肖像如何作为自我认知的手段以及怎样探寻摄影本质的途径?本课程会让您在充分了解艺术摄影范畴下的自我肖像,进而理解摄影创作魅力所在;以及通过解读这些作品,如何将其作用于自身的创作。



原价:¥80.00  现价:¥60
时长:3课时(每课时约1小时)

· 导师介绍 ·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许力静

东京艺术大学博士毕业。2013年赴日本留学,2014年进入武藏野美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,2016年进入东京艺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大学期间获得2009年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奖,2011年入围三影堂摄影奖,2017年入选TOP20·2017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。目前,专注于艺术创作和以中国女性艺术家的泛摄影表现为中心的亚际(Inter Asia)文化表征考察。





Courses#03 编号223


如何释放日常生活里 


快拍摄影的自由创意?
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画廊对摄影产生兴趣,新摄影(New Photography)成为当代艺术里最重要的媒介之一,而Snapshot,则是新摄影领域里不可忽视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

本次课程分为2个课时,导师编号223向大家解释了生活记录与Snapshot摄影的区别是什么?在生活与创作的联动下,如何寻找Snapshot的语言和精神?以及,快照从个体到群体,微观到宏观的表现;和快照拍摄题材与风格的确立。



原价:¥64.00   现价:¥48


时长:2课时(每课时约1-1.5小时)


· 导师介绍 ·


编号223

本名林志鹏,现居北京。摄影艺术家、写作者、独立出版人,多重身份转换中的冷静观察者,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身边的人和事,形色、生活和成长的任意事情。近年个展包括美国特拉华当代艺术馆、东京Akio Nagasawa Gallery、德国乌尔姆The Walther Collection、巴黎In Between画廊、上海M97画廊、德萨北京画廊、比利时Stieglitz19、意大利Loppis Galleria等,并受邀接受法国ARTE电视台纪录片《镜头下的中国》和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《青年摄影师眼中的中国》的采访拍摄。已出版个人摄影集《No.223》《Hidden Track》《Sour Straberries》《Flowers and Fruits》,旅行随笔《漂游放荡》《除非我们虚构了爱》等。





Courses#04 周一辰


镜头下的行为表演 


20世纪60到70年代间,摄影成为记录行为艺术的主要工具和媒介。如今摄影作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,与传统摄影的创作手法已经大相径庭。那么,“被摄影固定下来的行为艺术”和“专门为镜头所做的表演”,它们之间微妙而模糊的界线又在哪里?本课程分为3个课时,导师周一辰为我们讲解什么是行为艺术、什么是当代艺术、摄影与行为艺术的关系等。此外,导师还对艺术家的行为作品进行了详尽的介绍,分析了日常行为与艺术行为之间的模糊界线,以及当代艺术的创作技巧等。



原价:¥160   现价:¥120
时长:3课时(每课时约1小时)

· 导师介绍 ·


周一辰


周一辰,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摄影与相关媒体专业,现工作生活于线上。MiA Collective Art的创办人之一。其作品主要通过行为艺术,影像,和装置艺术探讨在多重文化碰撞下信息化,像素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状态。她的作品多次展览于美术馆,画廊和国际摄影节,包括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馆,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,纽约photoville, 纽约HO画廊, Reserve艺术空间, 迈阿密SCOPE Art Fair。她拍摄的时装作品曾经作为亚历山大麦昆“Alexander McQueen: Savage Beauty” 展览的一部分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展出。入围2018年集美阿尔勒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,获得2019年澳大利亚巴拉瑞特摄影双年展新摄影奖及Chrystal Ruth Bell国际艺术家驻地奖金,入围2020年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曝光奖,策展项目SMART-59入围2021年影像策展人奖。“影像策展人奖”入围揭晓!
项目网站:www.miacollectiveart.com





Courses#05 甘莹莹

我们如何在“此”创作 




本课程分为四个课时,导师甘莹莹作为一个在参与了多个艺术驻留项目的摄影艺术家,向大家解答了关于艺术驻留项目中创作的问题。如:如何申请艺术驻留?如何向主办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?如何在未拜访一个地点时,预先提出与此地发生关系的创作提案?以及在时间较短、地点相对限制的驻地项目中,如何尽可能地沉浸式创作?甘莹莹通过分享参加或主办艺术驻留项目的切身经验,将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困惑。


此外,由于疫情,全世界都对自己所居住的场所有了更长足而亲密的接触,对于摄影师来讲,家是一个更值得观察、探索和创作的领域。导师甘莹莹引用了大量艺术家的作品来为大家进行讲解:如何在家创作以及拍摄素材。其中,涉及的艺术家包含:莎拉·卢卡斯、杰夫·沃尔、廖逸君、辛迪·舍曼等。


身份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当代艺术的热点话题。在此次课程中,导师还通过解读陈荣辉、李典宇、莱涅克·迪克斯特拉、格里高利·克鲁德森、汤姆·亨特等摄影师的作品,向学员阐释:如何审视、选择和表现摄影内容里的“环境”,使它不再单纯的是内容物的集合体,而是与身份发生关联的带着隐喻与象征的容器。


原价:¥95.00   现价:¥71.25
时长:4课时(每课时约1.5-2小时)

· 导师介绍 ·


甘莹莹

毕业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摄影系(硕士),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朱家角,从事独立摄影艺术的创作以及撰稿、策展等工作。她的摄影作品主要关注身份、身体与环境的关系等。作品曾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、上海展览中心、2019英国LOOK双年展、2018集美·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展出。获马格南基金会拓影纪实摄影奖学金(2019),提名第三届新注视:瑞士冯托贝尔当代摄影奖(2019)、入围集美阿尔勒 Madame Figaro 女性摄影师奖(2018)、入围马格南 Abigail Cohen 纪实摄影基金(2018)。曾参加2017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及2018终南山艺术驻留计划·冬进行驻地艺术创作。担任2019 清涟龙寺艺术驻留计划项目总监、策展人。